~懷念山崎豐子~當代日本文壇三大才女之首,日本戰後十大女作家之一,與大師松本清張、水上勉齊名,享有「日本長篇小說第一人」美譽。
昭和的美學
-─山崎豐子為何這麼有人氣?
文/莊素玉 (天下雜誌日本館總編輯)
日本有關閱讀的問卷調查顯示,85歲的山崎豐子的創作,深受日本20代(20~30歲)年輕人喜愛。
山崎豐子的創作,被譽為「昭和的美學」。
山崎豐子有「社會派國民作家」的稱譽,主要作品幾乎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,是罕見的人氣作家。
日本年輕人有許多是透過電影或電視劇,接觸她的作品後,才開始閱讀紙本。而喜歡看日本連續劇或電影的台灣年輕人,也許已透過YOUTUBE、電視或電影,觀賞過「白色巨塔」、「華麗一族」、「不沉的太陽」(渡邊謙主演)或「不毛地帶」(唐澤壽明主演)、「命運之人」等了吧。
為何搶拍成電影
有人說:「山崎豐子的小說很危險。」因為,主題深入且大膽。
山崎豐子的作品常被改拍成電影或電視劇,主因是原作的主題犀利尖銳,毫不留情地直剖當代社會的黑暗面;而且,習慣從正面描寫「人」,直指人心之善與惡,表現了讓人熱血沸騰的鋤強濟弱式的正義感。
由於她在創作時,顧及了年輕人與社會底部人們的生活,所以,擄獲了年輕人與庶民的心;由於她善於揭發社會底層的問題,將社會問題一般化,所以,被稱為社會派作家。
由於膽敢挑戰日本戰後(昭和期,1940~1980年代),經濟高度成長時期茁壯的巨大組織,例如,醫院、銀行、商社、美軍總司令部、中國共產黨等,揭發非記憶,而是現實中所掀起的「戰禍」。勇於批判巨大組織的矛盾、經濟成長與日本媒體這個權力裝置,所以,作品被稱為「昭和的美學」。
如果想了解這位阿嬤級的作家,為什麼老當益壯、如此厲害?建議不妨一讀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的三部傳記《作家的使命.我的戰後》、《我的創作,我的大阪》、《再也沒有比小說更有趣的了》。
秘密全在傳記裡
作家傳記,可以一賭作家的真面貌。
三本自傳系列中,系列一《作家的使命.我的戰後》敘述她的創作動機、採訪的方式及小說家的使命。其中,還透露了作品標題與上場人物姓名的含意,以及小說內容與現實事件的關連。
系列二《我的創作,我的大阪》是她創作五十年的總回顧。回溯了她早期的創作概要與早期作品的背景,說明為何都以大阪(故鄉)為主,以及如何克服針對政界、金融界、學界等艱難的採訪。
系列三《再也沒有比小說更有趣的了》,則從與日本多位作家的對談中,獲悉影響她的重要的人與事。尤其與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的對談,內容豐富有趣,從中,可窺知兩位社會派作家文風之異同與各有堅持的理念。
山崎豐子是新聞記者出身的作家,寫作的特色是,徹底的現場採訪、勤於收集資料、寫實地描寫、巧妙地設定人物。
她最看重的是採訪。其中,有一個重點是人物訪談。山崎豐子自述,訪談時,每天早上十點開始到晚上九點才休息。用在受訪者身上的訪談時間,平均每人約兩小時至兩個半小時左右。採訪後,還必須紀錄、整理。工作時間自早上十點到半夜一點,每天工作至少十二個小時。
由於她寫的多半是大部頭的書,需要相當大的體力與腦力。所以,當她寫完大作《命運之人》時,原本有意退休。後來,朋友告訴她:「演員才會退休。藝術家沒有退休的概念,所以,作家必須邊寫、邊步入棺材。」這句話,刺激了她。
山崎曾形容書房是「監獄」,寫完書後,才算「出獄」。
看起來,這位祖母級作家,為了發揚「有筆如劍、打擊惡勢力」的作家使命,還會大膽地、冒險地,繼續關禁閉下去。
當然,喜歡她作品的粉絲們,有福了。
【66折】山崎豐子紀念套書 http://goo.gl/rmMzO
《作家的使命我的戰後-山崎豐子自述作品1》
《日本長篇小說第一人-山崎豐子自述 我的創作我的大阪》
《再也沒有比這小說有趣了-山崎豐子自述作品3》
前往日本暢銷作家館 http://goo.gl/iyzBQ4
天下雜誌日本館